深圳進京舉辦美術作品展。
紫荊網(記者 馮 琳)3月29日北京報道: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也是深圳市建市40周年。作為深圳市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的重要文化活動,“打開的窗口是美麗的——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暨深圳建市40周年美術作品展”于3月29日上午在中國美術館隆重開幕。
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孫志軍,文化和旅游部黨組成員、副部長李群,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馮遠,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吳為山,以及深圳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李小甘、深圳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吳以環等領導嘉賓共同出席了展覽開幕儀式。
此次展覽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指導,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國家畫院、中央美術學院、北京畫院提供學術支持,中共深圳市委宣傳部、中國美術館、深圳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深圳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深圳畫院、關山月美術館、深圳美術館、深圳市美術家協會承辦,并邀請著名藝術家董小明擔任總策展人。
2018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深圳時,賦予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方向前行,努力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范例”的新使命。同時提出4個方面的工作要求,其中專門強調要“推動高質量發展”、“提高發展平衡性和協調性”,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更加重視精神文明建設,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自覺,守護好精神家園、豐富人民精神生活,不斷增強文化軟實力。
1979年3月5日,深圳由寶安縣撤縣設市,深圳從此邁出了騰飛的腳步。四十年光陰荏苒,四十年流光溢彩,深圳的四十年發展歷程是新中國國改革開放大業的一個縮影。在這個歷史變革的大潮中,伴隨著經濟、社會、文化的快速發展,深圳美術應運而生,產生了一批具有時代特色的、銳意創新的美術成果。40年來,深圳美術軍團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形成了一支風格多元、富有活力的創作隊伍,涌現了一批在全國產生廣泛影響的優秀美術家及經典作品。同時,深圳美術海納百川,在40年歷史中體現一個“新”字,它不僅是深圳美術在中國改革開放歷史上產生持續影響的思想動力,同樣,也是深圳這座年輕的國際大都市安身立命之本。
此次展覽占據中國美術館一樓五個展廳,匯聚了來自150余位藝術家創作的172件精品力作,作品涵蓋國畫、油畫、版畫、水彩、雕塑、裝置、設計海報及新媒體等多種形式,是深圳建市以來規模最大的進京展覽。這些作品在呈現深圳經濟特區美術事業發展成果的同時,也從一個側面回顧了深圳這座城市改革開放四十年的奮斗歷程和輝煌成果。
此次展覽的總策展人董小明認為,“把握時代脈搏,藝術銳意創新”是深圳美術四十年發展的最大特點和成功之道,這也是此次展覽選擇作品的主要標準和指導思想。因此,展覽共分為四大部分呈現。
第一部分(主題展):東方風來滿眼春。這一部分的作品大多出自深圳藝術家之手,是深圳城市發展進程中涌現出來的重要作品,也是改革開放40年的歷史畫卷。
第二部分(藏品展):開窗放入大江來。這一部分展品是特區創立以來,國內外著名畫家為深圳以及在深圳創作的美術作品,不僅體現了深圳美術事業的發展歷程,亦體現了全國美術界為特區文化建設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作品來源于深圳美術館、深圳畫院、關山月美術館等美術機構的收藏,包括吳冠中、李可染、黃胄、陸儼少、華君武、關山月、謝稚柳等現當代名家作品。
第三部分(創新展):筆墨當隨時代。這一部分作品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包括:在全國性重要美術展覽和在國外展覽中令人矚目的佳作;深圳畫家率先提出和實踐的當代中國美術革新課題“城市山水畫”、“都市水墨”的優秀作品;開放包容的文化環境下催生的水墨、版畫、水彩、雕塑、油畫……以及跨界的、新媒體的優秀作品;傳統繪畫在這片年輕的土地上健康發展而產生的優秀作品;大芬、觀瀾等全國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孕育的美術原創作品;近年涌現的青年美術家的佳作;平面設計藝術家的海報作品等。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一板塊還包括一部分客座藝術家作品,這些藝術家來自海內外以及港澳臺地區,他們在深圳創作、研究、交流、展覽,深入了解深圳這一新興現代化都市,并為這座城市積累了一批珍貴的藝術財富。這些作品體現了深圳美術機構在制度上的探索創新,也體現了深圳開放、多元、包容的學術格局。
第四部分(文獻展):紅豆生南國。該部分以文獻形式展出,圖文并茂地介紹深圳美術事業發展歷程和整體狀況;陳列特區美術事業建設初期的珍貴文獻。包括深圳美術大事記,深圳各大藝術場館介紹,以及蔣兆和、賴少其、吳冠中、黃胄、邵宇、陸儼少、宋文治、唐云等眾多名家與深圳往來的歷史信札等文獻,這些充滿了歷史溫度的信札也是首次進京展出。
此次展覽將在中國美術館持續展出至4月7日,4月19至5月5日還將在深圳市關山月美術館繼續展出。
開幕式嘉賓大合影。
開幕式后嘉賓觀展。